煎服,益母草,白芍,川芎,桑椹

提問: 在校學生痛經有什么好方法?簡單的,謝謝!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痛經的發生,多與體內激素的平衡失調有關。痛經嚴重者可伴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盆腔不適感,甚至昏厥,影響工作及生活。由于痛經有很多種原因,中醫偏方治療痛經,一般根據不同的痛經類型,選用以下中成藥進行辨證施治。   一.氣血不足型   中成藥治療該癥宜補氣養血,可用八珍益母丸、人參歸脾丸或烏雞白鳳丸。中成藥如下:   1.黃芪桂圓雞:黃芪、桂圓各60克,元胡20克,母雞1只,加水同煮,肉熟后放調料,食肉喝湯。   2.銀耳湯:銀耳30克,大棗20枚,瘦豬肉適量。加水煮湯,放調料后食用。   3.雞肉燉黃芪阿膠:雞肉250克,黃芪30克,阿膠15克,蔥、姜、鹽各適量,共做湯食用。   4.歸芪羊肉湯:羊肉500克,當歸60克,黃芪30克,調味品適量。共做湯食用。   5.香菇鴿肉湯:香菇30克,鴿子1只,共煮熟后放調味品食用。   二.肝腎虧損型   治療該癥宜滋補肝腎,可用五子衍宗丸。   1.枸杞桑椹雞肉湯:枸杞子、桑椹子各20克,雞肉100克,調味品適量,共做湯食用。   2.女貞燉甲魚:女貞子10克,甲魚1只,調味品適量。女貞子用布包同甲魚一同煮,然后放調味品食用。   3.白鴿甲魚湯:白鴿1只,甲魚50克,調味品適量,共做湯食用。   此外,還有氣滯血淤型,寒濕凝滯型,陽虛內寒型。中醫藥治療時應行氣活血,溫經散寒,可用三七血傷寧、益母草膏及艾附暖宮丸或女金丹等中成藥。  1、紫丹參為末備用。每服9 g,每日1~2次,陳酒燉熱送服。寒痛加紅糖拌服;熱痛加地骨皮飲送服。活血調經、清熱涼血,用于血瘀性痛經。   2、益母草30 g,焙干存性為末備用。每次9 g,酒煎服,可連用2~3次。活血調經、散瘀,用于血瘀性痛經。   3、大當歸1支,切片。濃煎服,或加水、酒各半煎服,每日1劑。補血、活血、調經,用于血虛性痛經。   4、炒艾葉9 g,加紅糖用開水煎煮數沸后溫服,或用黃酒煎服。溫經散寒止痛,用于寒濕凝滯性痛經  1、玄靈止痛湯:玄胡、醋炒五靈脂、白芍各10—30克,當歸、川芎、甘草各10—20克,為主方。氣滯血瘀型加柴胡、香附、桃仁各6—15克;寒凝血瘀型主方加艾葉、吳茱萸各10—15克;血熱挾瘀型主方加丹皮、炒梔子、黃芩各10—20克;氣血虛挾滯型主方加黃芪、黨參、熟地各10—20克。本方水煎服,每日一劑,分3—4次服。每次月經前3—5天開始服用,至經凈痛止。連服3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。   2、加位少腹逐瘀湯:當歸10克川芎6克赤勺10克延胡索10克炙沒藥6克炒蒲黃10克靈脂10克小茴香3克干姜3克肉桂3克益母草30克澤蘭10克。本方的主要功效為:活血去瘀,溫經止痛。適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經。本方水煎內服,忌食生冷。   3、甘橘調經飲:干松10克蠶砂10克荔枝核12克山楂6克清橘葉6克此方主要功效:行氣、舒肝,活血、調經。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。本方宜水煎服,經前3天開始服用,每日一劑,連服5—7天。   4、歸芍棱烏萸草湯:當歸12克白芍30克醋炒三棱、炙甘草各6克烏藥、山茱萸各9克。陰虛血滯去烏藥,加生地、丹皮、沙參;陽虛寒凝加肉桂、巴戟天、紅花;肝腎虧損加狗脊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旱蓮草;便溏加茯苓、炒白術;嘔吐畏寒肢冷加吳茱萸、生姜;口苦心煩加竹茹、梔子。于經前3日開始,每日一次水煎服,用至經凈;3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gm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