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病,半夏,茯苓,功能,天麻

提問: "美尼爾氏綜合癥"要怎么治?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美尼爾氏綜合癥(耳源性眩暈) 本病也稱內耳性眩暈癥、膜迷路積水。臨床特點為發作性眩暈,波動型聽力減退和耳鳴。眩暈為突發性的旋轉性眩暈,病人睜眼時周圍的物體繞體轉動,閉眼時則感自身在轉動,伴有惡心、嘔吐、面色蒼白、出汗和血壓下降等迷走神經刺激癥狀。眩暈持續約30—45分鐘,持續發作數天.甚至數周則要考慮其他原因。發作時病人意識清楚。耳聾發作時明顯,間歇時聽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復,發作時和發作后的聽力呈波動型是本病一個特征,發作次數愈多,耳聾愈重。耳鳴常在發作前.中出現,發作后逐漸輕或消失,多數高頻性。本病病因尚不明確,一般認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,導致內耳毛細血管前動脈痙攣,局部缺氧,血管紋毛細管滯留,血管滲透性增加,導致內淋巴過多而致膜迷路積水。內淋巴過多亦可因內淋巴囊吸收功能不良造成。情緒緊張、勞累以及變態反應等為誘發因素。前庭功能早期正常,多次發作后功能減退。純音測聽為波動型感覺神經性聾,早期稱上升性曲線,晚期呈現下降型曲線且無波動。有復聰現象。自發性眼震多呈水平型或水平旋轉型,發病數小時后,快相向健側。甘油試驗陽性者,是診斷本病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。根據眩暈、耳聾、耳鳴三聯癥,聽力呈波動型,甘油試驗陽性,本病不難診斷。但須與突發性聾、勒膜氏綜合癥、心血管疾病等相鑒別。本病發作時應靜臥,低鹽少水飲食。同時應用鎮靜劑、血管擴張劑、利尿劑等,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,解除膜迷路積水。內科治療1年以上而眩暈仍發作、遷延不愈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本病中醫屬“眩暈”范疇。本病之本屬虛,病標屬實,以脾腎之虛,肝陽上亢居多。脾氣虛弱,水濕分布失司,聚濕成痰成飲,痰濁上犯于頭,蒙閉清竅,可見眩暈、胸悶、納呆;若舊病及腎而腎陽虛,寒水上泛,可見眩暈,卜心悸動,畏寒肢冷;若腎陰虛,肝陽上亢,化火生風,風火上擾,可每因情緒波動而發眩暈,口苦咽干,而肝風挾痰上擾之證亦屬常見,臨床當根據不同的證候表現選方服藥,方能奏效。 美尼爾氏綜合癥又稱內耳眩暈癥,病因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,內耳迷路水腫,內淋巴液產生過多,壓力增高等有關。確切病因尚不明。多發生于中年男子。   美尼爾氏綜合癥的主要癥狀有:①眩暈。常突然發作,覺天旋地轉,或自身在旋轉、搖晃的錯覺,重時伴有惡心嘔吐,面色蒼白,出冷汗。多數在1~2天內自行緩解。②聽覺障礙。常發生于一側耳聽力減退,聽力檢查時呈典型的感音障礙,并有重振現象。③耳鳴。多為高音調的持續耳鳴,發生于患側,常與耳聾同時發生。   治療方面,可對癥用安定、冬眠靈、苯巴比妥、東莨蓉堿,阿托品、654-2、暈海寧、谷維素、本海拉明等。劑量與用法由醫生決定或按藥品說明書使用。還可采用針炙治療,取風池、合谷、內關、翳風、聽宮穴。還可服中藥:用半夏9克,白芍9克,茯苓9克,天麻2克,陳皮3克,甘草3克,枳實6克,竹茹6克,旱蓮草12克,鉤藤12克,以上為一劑,水煎服一日一劑,連服三至五劑。 美尼爾氏綜合癥作者:佚名 轉貼自:中華美食 大棗7個,黃瓜蔓一把,水煎,加少許黃酒服,出汗 蒼耳子10個(為一天量),水煎分2次服,5-7天可愈 澤瀉30克,白術15克,牛膝10克。水煎,每日1劑,2次分服。 代赭石(先煎),牡蠣(先煎)各20克,白芍、草決明、鉤藤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旋復花、竹茹、五味子、紫胡、黃芩各10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,3次分服。山羊角(切片)12克,川芎9克,天麻6克。先煎山羊角1-2小時,再加后2味藥同煎10-20分鐘,去渣溫服,每日1劑。主治頭暈目眩,行則欲仆,視則欲嘔或頭痛。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各20克,膽南星15克,半夏、白術、桂枝各12克。水煎,每日1劑,2次分服。癥狀消失后繼服3劑,以鞏固療效。發作時應臥床休息。 熟地、茯苓各15克,懷山藥24克,山萸肉、枸杞、益母草各12克,澤瀉、丹皮各9克。水煎,每日1劑,2次分服。主治美尼爾氏綜合癥恢復服。 白術、白蒺藜各12克,秦艽、郁李仁、天麻各9克,半夏、陳皮、澤瀉各6克。水煎,每日1劑,2次分服。主治美尼爾氏綜合癥急性發作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gm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